女性主義與王菲
文:馮應謙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一直以來,東方人予人的印象是保守及愚昧,甚至是不思進取,其中男女平等這個話題更只有極少人討論。近年,雖然社會人士積極關注男女平等這個議題,但是依然沒法追上西方的標準,更使人苦惱的是由於文化政治是由誇國企業操控著,所以改革一直以來進行得很緩慢,有時候甚至原地踏步,更或稍微倒退。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男女平等表面上是實行了,實際上卻仍然維持了男尊女卑,女人必須依賴男人生存等心態。
在這樣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下,女性歌手往往被定性為「軟弱」和依賴男性,近年「被傷害」、「被踐踏」的女歌手形象可算是充斥市場。在眾多女歌手中,王菲可算是一個典型,她由最初「容易受傷的女人」變成了亞洲天后,獨當一面,當中的轉變給予了我們甚麼啟示呢?
本 章旨在探討王菲自九十年代的音樂事業發展歷程及公信力,我覺得王菲之所以有如此知名度,與她吸引歌迷的行為及價值觀有很重要的關係,我們將這現象與香港社 會冒起的「新一代」女性扯上關係。再者,王菲的歌迷遍佈亞洲各地包括中國各省,她受歡迎的程度給了中國的政治發展一些指示,王菲及其音樂為私人及公眾空間 提供了一個對於性別關係的幻想空間。
脫離中國色彩的商業偶像--------------------------------------
作為一位卓越的廣東女歌手,王菲的演藝事業挑戰了商業邏輯和政治現實。一九九四年,王菲憑著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重慶森林》而聲名大噪,雖然她任性、行為古怪而且喜歡對抗,但很多歌迷因此而將之視為模仿對象。不過最重要的,是王菲那完全與傳統中國女性特質相反的性格及形象,引發起不少公眾去談論女權主義、音樂上的獨立及其對中文流行音樂工業的影響。
一般人對王菲的議論正好表示我們需要去正視男女不平等和職業歧視的問題。大眾一般認為女性的責任是照顧家戶、老人及小孩。王菲成為首位挑戰傳統性別角色及市場邏輯的藝人,雖然她的態度不是強烈支持女權或批評社會,但她引導大眾去思考社會主流問題、政治角色及傳統文化。
王菲生於北京,於一九八七年來港定居,一九八九年於一個音樂比賽中獲得第三名而被新藝寶唱片公司賞識。唱片公司希望重新包裝她,把她本地化為一位廣東女歌手,於是改了一個藝名──王靜雯,以及英文名字──Shirley。這兩個名字都是香港人常用的,顯然大家都想把她定性於本地歌手。王菲來港後曾跟隨一位香港有名的歌唱家學習為香港人接受的唱歌方式,於是很快就打破內地女孩的形象,隨後更和香港本地的傳媒建立了正常和穩定的關係。那時候,很少人知道這位歌星的出身。
其實這一切轉變是唱片公司和歌手之間的默契。唱片公司欣賞她的才華,卻害怕本地人不接受她,於是重新包裝她的風格及形象,從而淡化她的中國本質和背景,用以拉近她與其他歌手的距離。雖然她的首張個人大碟《王靜雯》中的主打歌〈無奈那天〉非常受歡迎,但仍被某些樂評批評她是土包子。不過,王菲本身努力不懈,策略地消除自己那聯繫中國歷史和政治的角色,特意學習廣東話、儀態和風格去提昇她的文化本錢。
坦白說,王菲雖來自內地,但她的形象擁有時代感,這個特色正迎合那時香港的宣傳及廣告策略。她既有時代感,但亦是傳統中國女性的美態,是一個可塑性甚高的文化交雜形象。她迷人而吸引,對婚姻、愛情及家庭充滿憧憬,跟其他香港歌手一樣,無論是唱片、電視節目及電視主題曲方面,她都十分商業化,並以傳統的市場和傳媒策略作宣傳。
那時候,她以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建立起自己的事業,這歌曲亦反映了香港女性現存的態度。王菲因為這首歌紅透樂壇,更為她在一九九一年贏得各個重要音樂獎項,令她建立起自己的歌唱事業。這首歌道出女性脆弱及願意為愛情付出的一面,部分歌詞如下:
情難自禁 我卻其實屬於
極度容易受傷的女人
不要 不要 不要驟來驟去
請珍惜我的心
如明白我 繼續情願熱戀
這個容易受傷的女人
《容易受傷的女人》 作曲:Miyuki Nakajima 填詞:潘源良 編曲:盧東尼
這首歌標榜脆弱、容易受傷和對愛情矢志不渝的女性特徵,不能主動操控愛情,在這個父權社會要依賴男性去追求快樂。
〈容易受傷的女人〉成為一九九一年受歡迎的本地歌曲,進一步證明明星成功的方程式,亦激起典型香港女性的共嗚──在外事業心重,對內是賢妻良母。雖然王靜雯開始對自己的事業有操控權及不再依循這個音樂工業的規則,不過從她以後的一些情歌中,仍能見到她是一個願意為另一半付出的女性。這種感情或許能從〈我願意〉中透露出來: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忘記我姓名
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懷裡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我願意》 作曲:黃國倫 填詞:姚謙 編曲:Nathan Wong
音樂製作人利用王菲的傳統女性形象作為市場策略,帶領音樂工業。王菲在香港、新加坡及台灣的高唱片銷量(包括正版及盜版)奠定她在東南亞的音樂領導地位,更使她擁有進軍內地市場的本錢。
透過不同的媒介及演出機會,她的個人風格、一舉一動以及行為都已被肯定,這都能維持她的市場價值及文化資產。隨著她的知名度提升,她的文化資產為她及她的唱片公司帶來更多經濟利潤的空間,不過亦為她帶來其他的文化發展機會。王菲現在能突破她的形象框框,由一個明星躍進為一個超級明星有很多的不明朗因素,要去突破音樂工業的「慣性」,當中有一定的風險,不過與此同時,若願意冒相當的風險,就能從廣東流行曲世界中突圍而出。
- 重新建立別樹一格的形象--------------------------------------
一九九一年,王菲決定暫時離開競爭激烈的香港流行樂壇,到紐約進修音樂,這並不是全為事業,王靜雯道:「雖然我到紐約的目的是學音樂,但亦是我去了解自己的一個機會。」(節錄自傳記,請標明出處)。傳媒及報章對於王靜雯的離開感到很驚訝,有很多報道更揣測她會放棄歌唱事業。其實,她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反而有更多壓力令她盡快重返樂壇。在美國逗留期間,王靜雯受西方音樂影響之餘,亦追隨自由及都市人的價值。「我到處遊蕩,參觀博物館及常到咖啡室,那裡有很多奇特但充滿自信的人,他們不介意別人的眼光,我想我亦是跟他們一樣獨立和有點反叛。但在香港,我迷失了自我,我被別人塑造而且像機器一樣,我沒有個性,更喪失方向。」
在紐約期間,她深受美國音樂旋律、藍調及騷靈音樂薰陶,將自己改變為一個超級巨星,她後來更棄掉自己的藝名王靜雯及洋名Shirley,而用回真名王菲和洋名Faye Wong。回港後,王菲的歌路轉得另類,帶點Bjork、Cranberries及Cocteau Twins的風格。
王菲不再任由音樂製作人擺佈,她變得外向、積極,而且面對製作人、記者甚至歌迷時亦不再被動,王菲對記者道:「如果銷量代表我的受歡迎程度,我這些特徵似乎已得到樂迷的共鳴。」 一九九三年的〈十萬個為什麼〉及〈執迷不悔〉之本地銷量超過三十萬張,成績在這個只有六百萬人口的地方來說確是十分卓越。她成為一九九三及一九九四年的最 受歡迎女歌手之後,無可置疑地被公認為巨星,因為她的個性而令她的知名度增加。她不只追求一個不依樂壇邏輯的形象,更公開批評本地的音樂製作及宣傳過於商 業化。
王菲開始改造她的內地身分而建立一個國際化的形象及音樂風格,從她建立自己的製作公司,可看出她欲在決策層面上有更多的主動權,除此之外,她更與作曲人合作,甚至為自己寫歌。一九九四年她推出歌曲〈討好自己〉,公開表示「『我唱歌』是去滿足自己而不是去滿足市場」:
討好自己 現實逃避 不知不覺 抽離
漫天的是非 做我的真理
一團和氣 處事道理 遮遮掩掩
其實都自卑 其實都自欺
其實都自卑 其實都自欺
討好自己 現實逃避 不知不覺 飄離
《討好自己》 作曲∕填詞:王菲 編曲:竇唯
由於她受到廣大樂迷的寵愛,大家給了她「非主流之音」的稱號,王菲的成功證明了她走對了風格,亦為市場帶來革命性的訊息,無論在主流或非主流派,她都大受歡迎。
在其中一首自己創作的受歡迎流行曲〈執迷不悔〉內,王菲將自己的態度向她的事業、聽眾及傳媒表露無遺:
這一次我執著面對 任性地沉醉
我並不在乎 這是錯還是對
就算是深陷 我不顧一切
就算是執迷 我也執迷不悔
《執迷不悔》 作曲:袁惟仁 填詞:王菲 編曲:屠穎
- 扭曲市場邏輯--------------------------------------
王菲的行為對她的事業及其唱片公司並沒有引起負面的結果。新藝寶對王菲帶來的唱片銷量十分滿意,更大膽地為王菲設計了一個倔強、前衛的形象,密謀賺錢策略。再者,王菲的明星風範開始令市場邏輯改變,她的對抗性態度除了吸引歌迷之外,亦受一些在找尋機會的廣告商的垂青,例如維珍航空、鎮金店及摩托羅拉流動電話也與王菲傾談合約的問題,願意付一百萬美金給王菲作為雜誌及電視廣告之報酬。
王菲改造市場邏輯這個神話其實對於性別研究及中國社會之商業音樂發展有兩個啟示。首先,王菲為個人獨立而對抗市場及傳媒的態度,令她充滿了神秘色彩,更令她有相當的新聞價值從而更受歡迎,於是她被塑造成一個流行偶像,尤其是吸引一些渴求另類生活方式、期望能突破女性在樂壇的基本地位之年輕女性。這當然對於新藝寶來說並不是甚麼壞事,傳媒及廣告商更爭相報道王菲的消息。
另外,王菲在塑造她自己在樂壇的形象時亦十分積極,對於一些想突破傳統性別角色的女性來說,王菲的行為為她們帶來大展拳腳的希望,當然亦有相當的規限。王菲利用這些音樂挑戰中國性別角色,亦給予她機會去挑戰音樂工業的慣性,這些態度令分隔主流及反對的聲音之界線更含糊。事實上,對於音樂製作人,王菲的歌路是主流還是另類根本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她是否受歡迎。縱使那些另類音樂會刺激或影響樂壇,不過一旦它們受歡迎,已經會慢慢地列入主流。
一九九六年,王菲成為《時代》雜誌亞洲版的封面人物,更被形容為東方的女神。作為華人歌手,她代表著東方人,更重要的是她代表女性去面對世界。二零零零年十月,王菲的國語歌曲〈只愛陌生人〉被選作好萊塢電影主題曲,在華人歌手中是第一次。除此之外,王菲改變了現有以男性主導的樂壇。九十年代末期本地的音樂獎項一般都由「四大天王」囊括,王菲以天后的姿態在樂壇出現,因而令當時的傳媒泛濫著女性主義的報道,這種現象在以前很少發生。
回到母親的角色──挑戰與妥協
-------------------------------------
自一九九三年,她常到內地跟那些不走商業路線的音樂人合作。在北京,王菲更感到那裡像家,並覺得偉大和更輕鬆。她解釋:「我已經厭倦華麗的形象,我不想改變我的風格,我只是想做回自己」。所謂「自己」,對王菲來說是擁有自己的個性,沒有被人刻意改造。
其 中一位能領導北京樂壇的音樂人是竇唯,雖然他的搖滾歌曲歌詞不是十分明顯地表達挑戰社會的意思,不過在九十年代能真正激起年輕人的憤怒及精力。他好像王菲 一樣,不容易妥協又固執,而他亦很少被公開自己的私生活。他與王菲的戀情被「狗仔隊」揭發,他們從外地回來後不久就被廣泛報道,不過後來王菲公開地承認這 段戀情,傳媒於是不再感興趣。一九九六年七月,王菲承認與竇唯已正式結婚,五個月後,她生下女兒竇靖童。縱使她極力避開傳媒及歌迷的追訪,但傳媒仍然窮追 不捨,在娛樂圈甚為轟動。現實中,做未婚媽媽及與內地人結婚一向是不為大眾容易接受的,不過王菲跟竇唯彼此都是有才華的音樂人,他們被視為天作之合。無情 的傳媒馬不停蹄的報道除了令王菲要偽裝才能進出醫院外,亦令歌迷更有興趣知道她的消息,令她更神秘、更有新聞價值。
自 從王菲在九十年代開始改變形象之後,她與傳媒的關係一直引起爭議,為了私隱,她與傳媒的關係發展不好。在歌手的心路歷程中,婚姻通常替歌手的歌唱事業劃上 休止符,而生兒育女更加是星途發展的一大障礙。不過,王菲九七年出版大碟《玩具》,封面卻是王菲臨盆前被偷拍的一張照片,這或許表示了王菲對於她的新生活 其實十分滿意,亦表達出傳媒對她懷孕消息之瘋狂。
王 菲女兒出生之後,她似乎與香港傳媒十分合作,不只讓傳媒拍攝自己與丈夫的照片,更大方地讓女兒也成為焦點,這與王菲以往十分抗拒傳媒知道她的私生活的態度 完全不同。她的音樂開始個人化,亦寫一些有關她女兒的歌,在〈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一歌中,她公開表達了她對女兒的愛,「你眉頭開了,所以我笑了,你眼 睛紅了,我的天灰了」。
另一方面,她在試驗一種嶄新的市場模式,建立起兼顧事業與家庭的現代女性形象。這種模式適合亞洲及華人社會的背景,經濟事業上的成功並不改變家庭以及傳統價值。王菲的新形象已不再反叛,卻保留著作為現代女性的獨立和堅持,她也面對所有女性都面對的矛盾。
一 九九八年王菲的巡迴演唱會中,每一節表演完結時都會見到她女兒的片段被投射在大螢幕上,尤其是在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時;而王菲的丈夫亦是當晚的鼓 手。有時候,公開家庭生活是擴闊自己支持者圈子的一個好方法,事實上,當晚的觀眾來自不同層面,縱使年輕的歌迷仍是佔大多數,中年男女及一家大小亦有捧 場。可能王菲的事業及個人生活沒有明顯分界,她的音樂似乎迎合不同性別、年代及階級。她的一些歌曲,例如在二零零零年推出的〈香奈兒〉表達出含糊但多元化 的一面,表示出無論任何人也能代入歌曲提及的多重角色例如女兒、母親、年輕女孩子、戀人甚至女同性戀者,因為在歌曲裡面必定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身分:
王子挑選寵兒
外套找尋它的模特兒
那麼多的玻璃鞋
有很多人適合
沒有獨一無二
我是誰的安琪兒
你是誰的模特兒
《香奈兒》 作曲:王菲 填詞:林夕 編曲:張亞東
這 個時候,王菲的成就相比起一開始進入香港樂壇時,已跨越了一大步。她在音樂方面得到很好的成就,能操控自己的事業,打破樂壇的規限去設計自己的形象,經歷 過不同的音樂風格,最後重回內地發展去找尋她的根。雖然王菲逆樂壇主流而製造另類音樂路線,但她並沒有公開反對男權社會,相反,她的歌曲切合傳統和現代的 價值觀,這個矛盾顯示出很多女性始終認為在兩性關係中,男性作為主導的重要性,在這時期,其中一首王菲最受歡迎歌曲是一九九四年的〈棋子〉:
想逃離你佈下的陷阱
卻陷入了另一個困境
我沒有決定輸贏的勇氣
也沒有逃脫的幸運
我像是一顆棋
進退任由你決定
我不是你眼中唯一將領
卻是不起眼的小兵
我像是一顆棋
《棋子》 作曲:楊明瓊 填詞:潘麗至 編曲:屠穎
這 首歌曲表達出女性被愛情、日常生活及家庭事務牢牢牽制,無論歌中女主角如何將自己定位,她仍受控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王菲坦然揭示我們身處的社會中女 人的自由有限。不論身在資本主義或中國社會,女性只存在男權主義中,很多時唯有妥協。作為一個成功的女歌手,王菲明白作為現代女性的難處。她更在〈出路〉 以自己寫的歌詞說出意見:
聽說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 到時候我們一定要結婚 並且有個孩子
我有很多問題 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缺乏耐性 沒甚麼事能讓我滿意
我常得罪人 這好像是天生的本領 我討厭當明星 又希望引人注意
唯一相信愛情 渴望有個幸福家庭 可算命說我像的婚姻並無那麼如意
說你到四十歲的時侯會有外遇 這樣我擔心 真令人擔心
我想找條出路 到底有沒有出路
《出路》 作曲∕填詞:王菲 編曲:竇唯'
她 唱出女性的渴望和矛盾,出路既不清楚又沒有定論,一方面,這首歌在商業化的音樂工業可視為一般情歌,但另一方面,王菲的事業及其複雜的家庭生活,令人想到 亞洲女性在工作背後,衝破傳統規限壓力的確很大。就王菲來說,就算本身的專業身分為自己帶來多大的文化本錢,但仍要面對離開工作環境之下一些人事的挑戰, 例如在家及在愛情關係上。
王 菲的另一個轉捩點成為了傳媒的焦點。在竇靖童出生兩年之後,王菲與竇唯離婚,雖然有這樣的新聞,但消息仍令人去思索女性在成功及獨立背後的代價,有公眾猜 測她離婚的原因是她為前夫及愛情的犧牲或多或少也危害一位女性的事業。在一篇二零零一年四月《明報周刊》的訪問中,王菲表示婚姻、生育、離婚絕不會影響她 的事業,她相信喜歡她及她的歌的人亦不會覺得這會對她有影響,所以就算有人因此事而不開心,她也不介意。
鑑於王菲以往的做事方法,當聽到王菲開始與比她年輕十年的人氣急升歌影星謝霆鋒交往時,大家一點也不奇怪。謝霆鋒一向有一種憤世嫉俗、冷酷而又反叛的年輕小伙子的形象。王菲及謝霆鋒的行為不約而同都是挑戰個人的價值觀──女性和年青人在香港的意識形態。
- 王菲的主觀性和重要性--------------------------------------
王菲過去十年的星途一直都受無數傳媒報道,尤其是王菲一向以來都拒絕談論她的工作及形象。她解釋:「我不是一個擅於與人溝通的人,尤其是一些我不熟悉的人,再者,我比較直腸直肚而且情緒化……那些報道永遠都不是我實際講的說話,我知道我不能操縱傳媒,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避開他們。」
縱使她有時亦會面對傳媒,她的回答卻總是十分簡單,她永遠都是喜歡利用行為或音樂去澄清一切,而不是交談。事實上,拒絕與傳媒接觸和宣傳令她蒙上一層神秘氣氛,雖然吸引觀眾,但反過來亦讓人有離群之感,而這種離群之處一反市場的常態,令她更受歡迎。
王菲的音樂不但為香港、台灣、中國大陸,甚至海外華人團體所接受,在東亞地區亦甚受歡迎。王菲的支持者以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最多,她的獨立個性令她在社會的規範之中找到另外一些出路,事實上,她的處事方式影響著不同的女性團體,甚至是女性同性戀者。結果,王菲因新聞價值及引起廣泛議論而令重要性大增,她拒絕向外界交代她的一切,這令她的形象更富神秘感,亦因此會有更多支持者。
當然,王菲的歌迷不可能模仿她一樣過獨立生活、挑戰男性主導的角色、或是反抗在資本主義工作環境上的一切規限。 很多女性不能像王菲一樣如此明顯地利用文化及經濟資本,不過,王菲的行為已為眾女性提供了一個象徵性的資源去建立一個社會新層面,令自己在工作上及市場經 濟上都變得重要。因為她們的地位提昇了,令我們要重新思考男性在愛情及家庭的主導關係,香港及台灣在此需求下作為先導角色,亦成為深圳、廣東、上海及中國 大陸鄰近地區之典範。
若 認為王菲是女性革命運動的先驅,那就大錯特錯,相反地,她的形象像麥當娜一樣表達出女性的力量以及在資本主義文化之下的靈活性,沒有任何巨星會否定已建立 的經濟規則,相反地,他們對著全球性的商業娛樂機構去逆傳統而行,反而增加他們的唱片銷量。鑑於她們仍要吸引傳媒報道、吸引歌迷去增加唱片銷量,以及在音 樂工業上賺取更多收益,她們刻意保持一個革命性的形象以令更多人對於女性主義存有幻想。
- 女性運動的挑戰------------------------------------------
音樂為日常生活提供了空隙,但是我們對於音樂怎樣驅使社會的轉變和改革,卻不甚了解。王菲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帶動了某些觀眾,並在中國社會暗地裡推動男女平等的運動或女性主義的運動。
現 在,男女平等運動建基於有效的文化和政治信仰,卻又受制於政治經濟。要加強這些運動力量,需要不間斷的經濟和文化資源支持。明顯地,王菲利用自己獨特的性 格和行為,結合了自己的家庭及事業元素,供給歌迷力量,而更重要的是,王菲更有能力去保持男女平等運動,令其強大。她擁有很強的文化的資源(cultural capital)去挑戰和改變市場邏輯,同時,她也能夠維持文化和經濟資源之間的緊密聯繫。激烈的運動不成功是因為缺少了市場的支持,所以,一個真正的運動是需要依靠社會上不間斷的輿論。只有文化的形象存在於市場上,運動就能夠保持進行。
然而,文化的理想有 它的價值,這些理想除了能組織成男女性別運動,卻也能讓資本家獲得盈利,這揭示了文化政治中的矛盾。在資本社會中普遍存在著資本主義,在此約束下,所有的 文化產物包含了資本主義,但所有的運動卻在沒有資金支持下發起,於是這些運動就得倚賴文化媒介的力量,去突破這些限制。王菲是個很罕有的女性,她拿出自己的文化本錢作激烈的反擊,亦穩坐巨星的位置。她把資本家的邏輯與自己的個人價值、方向和性格置於相同的位置,結果就刺激起男女平等運動,成為文化和運動中可挪用的資源。